close

這輩子,看了好多的醫生。

從小,爸媽常聽哪裡有名醫,就帶我去看我的"肚子痛"。讓名醫照胃鏡(早期看診醫生也照胃鏡)、超音波、看診N次、長期短期的吃藥,卻都沒有一個名醫診斷出我的先天問題--總膽管囊腫,所有醫生都異口同聲的說"慢性胃炎"。我的胃很冤枉的吃了一堆藥藥藥,也無處申訴。

長大了每次要看醫生,就上網找名醫,哪有名醫,在怎麼排在怎麼等,也要等到他,搞的名醫很累、病人也好累。病人一窩蜂的找名醫,名醫無法喘息、病人獲得的看診時間也很短,有時候看病隱私都沒有,隔一個簾子的陌生人完全都可以聽到你的狀況...

去年發現的"總膽管囊腫",也是非常坎坷才找到原因的...

剛開始發燒大痛,先是找基隆某診所名醫,斬釘解鐵的說是"感冒性的腸胃炎",乖乖吃藥好像也沒好。給李芝(中醫)把脈發現是膽不好,去大醫院某內科名醫看診照超音波,說是膽結石,住院手術。膽結石手術很簡單,大概就是內視鏡+腹腔鏡,內科轉外科,五天搞定。"總膽管囊腫"可就不是那一回事,人可以沒膽,不可以沒膽管。拿膽就不用說了,還要切除總膽管、以一段小腸取代;總膽管囊腫也通常帶有膽胰管錯接,要重新矯正。光是保險給付都差好幾倍。

住院時先在內科,內科用逆行性內視鏡拿掉總膽管的結石,這內視鏡比胃鏡還細,會通過胃、到十二指腸、在找到膽管取結石。內科住了五天,從做完內視鏡沒取結石,到急性胰臟炎發作,我都還搞不清楚膽跟膽管在哪? 胰臟是啥碗糕? 名醫對我為啥都內視鏡了沒拿結石、半夜比生小孩還痛的大痛、打了三支止痛(可能有嗎啡在其中)才止住,這些情況都沒說明,雖然他每天都會酷酷的巡房,但我就莫名其妙的從內科搞不定,轉到外科繼續搞。後來上網才知道,那天半夜發作的急性胰臟炎死亡率10~20%,真可怕,原來我也走過這一遭...

後來外科指定了一個大概40歲的中生代外科醫生,會選他是因為在媽媽嬸嬸推薦。他不是名醫,在大醫院都排最後一個,但是他人很親切,有問必達,還很仔細的幫我上健康教育,教我膽、膽管、胰管、胰臟在哪,有啥作用;還依照我的意願,幫我搶到單人房。他也說了他沒遇過我這"總膽管囊腫",但是他在開刀前,花了很多時間查資料、每天來病房跟我update他查到的資訊、開刀當天特地排開所有的刀,只為了要空出一整天的時間幫我開。雖然他沒遇過"總膽管囊腫",但他的處置確讓我這個病人在這次開刀住院期間,覺得非常沒有跟死亡搏鬥的危機。每天開開心心的在病房跟醫生聊天、養病。之後回診很多次,不管有關沒關,只要我覺得哪裡不對,就會幫我開藥或者抽血檢查。之後有次又到名醫(內科)看診,同樣的藥,名醫卻說要自費,我都拿那麼多次了,還第一次要自費拿那個藥...

兩位醫生在門診時也差很多,同樣都要等,但是名醫一個早上2.5小時要看70幾個病人,但是親切的非名醫3.5小時才看30幾個。名醫少了一個小時卻看了兩倍的病患,病患被分到的時間差很多就知道了。每次看名醫,像是打仗,他沒空聽你多猶豫,想講的話最好在病房外先預習好,因為他後面一堆病人在等。看小醫生,也是等,但是等的是他對每個病患的仔細,有時一個病患就看了30幾分,仔細度真的差很大。常常看新聞報的醫病互告,很多也都是名醫,我不會質疑是名醫的醫術問題,但我覺得太忙很有可能。

曾經有看到現在電視上有個很有名的小兒科醫生的部落格,談到他剛當醫生的點滴,醫學院剛畢業的他雖然經驗不夠,但是他會很認真的花了兩天的時間去想、找資料、和其他醫生討論病人到底怎麼了,大家要找的該是這樣的醫生,因為這是名醫不會給的。

雖說名醫的經驗豐富,但是太忙了,不夠仔細,也會看到漏掉。

仔細的小醫生,反而因為經驗累積不到那,會仔細的研究病況,花時間和病人溝通,這樣的醫病關係反而更好。

而且找醫生還是要找年輕的好,因為可以跟他維持較久的醫病關係,等我年紀大了,名醫都退休了,而小醫生只要還沒轉科到賺錢的醫美,我都可以找他看病。

從此,我開始破除了名醫迷思。要維持好的醫病關係,還是需要醫病花時間相互溝通。與其花時間等名醫,不如花時間和小醫生多聊聊。

雖然我現在還是會回內科找名醫回診,但我在考慮要不要直接換外科回診,光是那個自費的藥就差太多了,那是我長期要吃的...

arrow
arrow

    Jannie でーす!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